粪便筛查异常应尽早做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是美国成年人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研究显示癌症筛查可降低结直肠癌相关发生率和死亡率1,2。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了几种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筛查方式,包括粪便免疫学检测和粪便隐血检测2。这两种测试均为无创检测,尤其是在当今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状况下,粪便免疫学检测逐渐增多3,4。若无创检查异常还需要进行诊断性结肠镜检查。然而何时进行诊断性结直肠镜检查尚未确定。
2021年5月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明确筛查异常患者进行诊断性结直肠镜检查的合适时机5。
该研究纳入204,733名1999年至2010年粪便隐血检测(FOBT)或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年龄在50-75岁之间,中位随访时间9.2年。这期间共确诊6906名结直肠癌患者,1709名患者因结直肠癌死亡。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在粪便筛查异常1-3个月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在13-15个月、16-18个月、19-21个月及22-24个月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其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显著升高13%、25%、28%及26%;在19-21个月及22-24个月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分别显著升高52%及39%。在16-18个月,19-21个月及22-24个月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诊断为晚期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显著升高33%,51%及66%(见图1)。
由此可见,粪便隐血检测或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异常的患者,随着进行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的延长其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推荐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1年内进行诊断性结肠镜检查,这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这些研究结果扩展了目前有关粪便检测异常患者诊断性随访临床意义的相关知识。今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克服筛查异常患者进行诊断性肠镜检查的障碍,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常规检查和随访检测。
- 上一篇
Gut:暨南大学张冬梅等团队揭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
9月7日,暨南大学张冬梅,叶文才,陈敏锋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曹义海在Gut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ovel TCF21high pericyte subpopulation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by remodelling perivascular matrix ”的研究论文。该研
- 下一篇
BMJ:超加工食品、含糖饮料增加男性结直肠癌风险,而酸奶降低女性结直肠癌风险
对于许多人来说,预制食品和速食食品的便利性可能会让人很容易忽视其不太理想的营养性,而实际上,除了营养性不佳以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些加工食品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 近日,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主要是指食品含有的盐、糖、油和脂肪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