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经纬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进展 > 心血管

心血管



心血管患者使用Paxlovid,广东省药学会发布临床药学指引

2023-01-11心血管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帕罗韦德,Paxlovid)为复方抗病毒药物,由奈玛特韦(主要活性成分)和利托纳韦(CYP3A抑制剂)组成,被批准用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发病5天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和吸烟的患者在高风险人群中占据着很大比例。许多心血管患者常用药物与Paxlovid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近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广东省心血管患者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的药学指引》,以指导Paxlovid的临床合理使用。


一、Paxlovid的作用机制


奈玛特韦为主要活性成分,可以抑制SARS-CoV-2主要蛋白酶Mpro(也称为3C-样蛋白酶,3CLpro),使其无法处理多蛋白前体产生功能性蛋白,从而阻止病毒复制增殖。利托那韦是CYP3A抑制剂,通过减缓奈玛特韦的代谢而提高其体内暴露水平,从而使奈玛特韦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血药浓度提高,发挥协同作用。


二、Paxlovid的适应症


2022年2月,中国药监局(NMPA)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Paxlovid进口注册。2023年1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进一步明确了Paxlovid的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高风险因素包括:


1.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2.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

3.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4.肥胖(体质指数≥ 30);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注意:Paxlovid不用于以下患者:(1)无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的有症状患者;(2)无症状的SARS-CoV-2感染者。


三、Paxlovid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次同时服用300 mg奈玛特韦(150 mg的片剂2片)和100 mg利托那韦(1片),每日2次,持续5天。应在诊断COVID-19后、症状发作的5日内尽早启用。需注意:


1.出现症状的第1日看作第0日,第2日看作第1日,以此类推。

2.应整片吞服,不能咀嚼、破碎或压碎。

3.如果漏服一剂但未超过通常服药时间的8小时,应尽快补服并按照正常的给药方案继续用药。如果漏服且超过8小时,则不应补服漏服的剂量,而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服用下一剂量,请勿为弥补漏服的药物而服用双倍剂量。

4.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30-59 mL/min的患者:一日2次,每次剂量为同时口服150 mg的奈玛特韦(150 mg的片剂1片)和1片100 mg的利托那韦,连续服用5日;

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mL/min(包括血液透析下的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此为超说明书用药,请会诊。 

5.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

Child-Pugh A级和Child-Pugh B级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四、Paxlovid和常见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Paxlovid既是肝药酶(如CYP3A)和转运蛋白(P-gp、BCRP和OATP1B1)的抑制剂,也是CYP3A的底物。因此,在给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之前,医生应检查患者使用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包括草药制剂)和任何其他物质,并评估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见表1)。


注意:不应为了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而调整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剂量。存在严重相互作用时合理的做法是:

1.避免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2.停用或减量有相互作用的药物(不适合半衰期长的药物,如胺碘酮)。预计短期给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不会导致持续抑制CYP3A,因此在5日疗程结束后3日后可重新给予停用的用药或恢复原有剂量;对于老年患者(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抑制作用可能持续时间略长)以及治疗窗很窄的药物,宜等待更长时间再恢复给药。


表1 Paxlovid与常见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使用推荐

b1.PNG

b2.PNG

b3.PNG

b4.PNG

b5.PNG

注:完整表格详见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7725


信源:广东省药学会. 广东省心血管患者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临床药学指引. 2023-01-10.


文章评论